清华在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取
后排左三位是项目负责人张伯明教授,前排左五位是评审委员会主任韩院士
评审委员会由原浙江大学校长韩、电力学院总工程师周、华北电力大学院士杨启勋、天津大学院士于宜欣等9人组成。
该成果由清华大学、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西省电力调度中心、河南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和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当今社会,电力需求快速增长。随着区域电网的互联,大容量、超高压电力设备和新型电力元件通过超大规模电网连接在一起,形成超级电网。由于电网的互联,电网上的功率元件通过电网的连接相互制约和影响,其性能极其复杂。另一方面,电网运行调度在管理系统中是分层、分区、独立进行的,电力市场的出现对电网运行提出了许多非技术要求。这样,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市场层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以人工控制为主的传统能源管理系统难以控制现代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具有新思想、新分析和新控制技术的新型电磁搅拌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
三维协调新一代EMS (N-EMS)实现了空、时间和控制目标三个维度的关联和协调,实现了电网在线全局、实时闭环、综合预警和决策。突破ems需要人工分析的传统运行模式,采用自动化、跟踪、递归和智能预警的运行模式;突破传统的以当前和历史数据为重点的ems,采用预测、预警和预防的分析决策机制,跟踪电网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遵循前瞻和前瞻的原则,极大地适应了当今社会超级电网运行控制的需要。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通过本项目示范工程的应用,直接经济效益已超过2.5亿元。例如,2004年7月,全球电网实时模型重构技术率先在广东电网(中国最大的省级电网)完成示范工程,并在吉林电网推广应用,将在华东区域电网和上海电网推广应用;2005年12月,电网综合安全预警技术率先在江西电网完成示范工程,并在河南电网、深圳电网和金华电网推广应用,部分成果在华北地区电网和江苏电网推广应用;2003年11月,基于软分区的三级电压优化控制技术率先在江苏电网(国家电网公司下属最大的省级电网)完成示范工程,并在全国一个电网:中国南方电网、一个区域电网:华北电网、五个省级电网:河北、山西、江西、广东、贵州以及长春、九江等近10个大中型区域电网推广应用。2003年7月,协调有功优化控制技术率先在河南电网完成示范工程,并在四川电网推广;联合反事故演习系统在华中地区电网和河北、山西、吉林等省级电网推广应用。
在研发过程中,项目组充分发挥了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领域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优势,结合ems/dts近70项工程应用经验,联合开发完成了近30名研究生、4名博士后和20多名不同专业的现场工程师。该项目已获1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发表相关论文117篇,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70篇;他毕业时有10篇博士论文和16篇硕士论文。
下一篇:清华两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国家
标题:清华在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取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6048.html